粽字五行属什么?

万俟嘉曼万俟嘉曼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从汉字“粽”的演变来看,“粽”字的结构中,有米又有子(“子”为“子”的繁体),所以可以理解为米包着豆子,寓意吃下去后可以饱饱满满,在古时候,人们认为这是吉祥的象征。 因此,粽子的“棕”与“满”谐音(zong,man),取其“满载”之意;而端午又称端阳、重午、天中节等,源于楚人纪念屈原投江自尽。古人以午为阴,以午为阳,五月因午居中间而得名“午月”或“五午”; 而“午”又与“五”相通,故称端午节为“重五”“天中节”.同时这一天还是一年中最“中心之日”,为天地阴阳交会之时;夏至一阴生于下,阳气至此,盛极而衰,所以这天也叫做“端阳”.

1965年,中国考古工作者曾在安徽萧县发掘了一座汉代古墓,出土文物中有一口彩绘木匣,里面装有大量的丝缕粽子和百件陶器、铜器。当时就有人说这些丝线是用丝绵织成的,是古人用来随葬的“冥粽”。 这可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啊!古人的想象力未免也太丰富了些吧…… 在我们现代人的认知里,粽子是一种由糯米制成的食品,而且馅料丰富,有肉也有枣。但古时的人们却并不这样认为——至少他们不认可用新鲜的猪肉来包粽子!

于是,古人们将肉与黍米同蒸后进食,或者用菰叶包裹黍米做成尖角状的食物作为粽子食用。至于后来才流行的蜜饯粽子和火腿粽子,则是明清时期出现的产物了。 不过,虽然如今的粽子花样繁多,口味各异,但是它的基本做法却是大同小异的:首先将糯米浸泡在水中,然后取出沥干,再配上各种辅料即可制成。最后将做好的粽子用竹篾绑好,放入水中煮熟即可。这种传统方法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可见人们对它的喜爱程度之高。 据《事物原始》记载,早在春秋时期,人们便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为“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为“筒粽”。东汉末年,曹操“以菰苇裹食之"即“粽”;到了南北朝时,“粽”的用米已白净细腻无杂质,且馅加糖。

隋朝以后,粽子成了正式节日食品。唐宋时代尤为盛行,人们根据各地不同的风味习惯,制作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豆粽”,明代出现用黄黏米包的“甜粽”,清代开始出现了“鲜肉粽”、“咸蛋粽”。

优质答主

“粽”字的五行属性,以五形分析法(以字之部首为主)来看是火;如果按传统方法看其偏旁部首为米、草,属木,其实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所以,这个字在姓名中宜有土或金为好;忌水,名字中有水的部分不宜太多。 当然最好还是根据你的生辰八字来配合,这样更好些。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