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五行属什么?
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其起源众说纷纭,其中一种说法为纪念屈原。为了纪念这个重要的节日,大家纷纷准备了丰富的活动来庆祝端午的到来,当然也少不了在这一天进行祭祀、摆放供品等民俗习惯。而粽子是这一天的主要祭品之一,它被赋予了特殊的寓意。 那么在传统意义上讲粽子的五行为什么呢?要搞明白这个问题首先就要弄清“五行”的概念。那么何为五行呢?根据《尚书》中提到的对五行的解释为: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 金木者,百姓之所兴功(用)也; 土者,百姓之所稼穑(耕种收获)者也。 ”也就是说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东西就是五行的范畴了——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以及由这五种元素构成的万物。
古人认为世间万事万物都可以囊括于这五类之中,因此将它们看作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或性质来看待。比如东方属木西方属金南方属火北方属水中央属土,这是古人对东.南.西.北.中的划分也是他们按照五行属性划分的依据;又比如人体五脏六腑五脏属木六腑属水五官属金毛发爪牙属木皮肤肌肤属土气脉气血属于火……由此可以看出古人的智慧之处。 而对于粽子的五行为何,我们不妨从粽子制作的原料上来加以分析:包粽子用的材料主要为糯米和鲜猪肉(或咸蛋/鸭蛋/小枣等),再配上各种调料制作而成如食盐、酱油、料酒、葱花等等。通过以上介绍相信大家已经清楚了什么是五色粽的由来吧! 五色粽是由青、红、黄、白、黑五种颜色组成的,象征着天地自然万物之色彩和变化规律。据说这种粽子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人们为了抵御外来侵略就用五种颜色的丝线缠绕成绳绑在粽子上以防止敌人发现并破坏掉它们。而在现代生活当中人们则更多地将其作为一种吉祥的象征看待而已并无特殊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