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学是211还是985?
青海大学不是985大学也不是211大学。
青海大学简介
青海大学新校区占地3000亩,总规划面积191.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6.07万平方米,新校区建设累计投资19.69亿元,已经完成了教学实验区、办公综合区、后勤生活区、运动区、绿化及道路广场区等五大功能区的建设。2007年8月份,全校师生整体入驻新校区,为学校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是“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和“全省花园式单位”。
学校设有17个学院和3个教学部:医学部、农林科学院·农牧学院、动物 science学院、水利电力学院、财经学院、文理学院、社会科学系、建筑建材工程学院、冶金与材料学院、交通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化工生物学院、青海省第一民族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与科学学院、工学院、电子科技与信息学院、网络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体育教学部和外语教学部。学校设有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5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和一批厅局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拥有9个博士点、71个硕士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5个本科专业,学科涵盖工学、医学、农学、管理学、文学、理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等9个门类。生态学、民族学、现代工程技术3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大学体育、社会科学2个“国家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实验区项目”。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和成人教育等多层次、多形式并存的办学格局。学校现有教职工2700余人,专任教师1342人,其中教授175人,副教授38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2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3人,全国及省级教学名师7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73人;青海大学三江学者特聘教授9人。全校各类在校生达32000余人。
学校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近年来,学校立足青海实际,着力为青藏高原地区“三江源”保护、特色生物资源及高原医学、高原农牧业等研究做出了特殊贡献。学校在可可西里研究方面已跃为世界领先行列,为国内外研究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做出了突出贡献。建校50年来,学校为青藏高原地区培训各类人才10万余人,毕业生“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成为推动青藏高原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特别是农牧、医学类毕业生中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为青海大学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学校不断加大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力度。与美国、加拿大、爱尔兰、巴基斯坦、澳大利亚、法国、德国、瑞典和西班牙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先后与加拿大渥太华大学、丹麦弗登斯大学、美国夏威夷东方大学、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等院校开展互派留学生的校际交流合作。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中国建材集团等十余家大型企业及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先后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于2004年7月加入“中国——东盟工程教育大学”、“中国——中亚工程教育大学”。2007年5月学校发起并成立了“中国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联盟”。学校于1997年和2004年两次荣获“全国出国培训先进基地”,学校是中国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批准的“自费留学人员留学预备学校”。
面向未来,青海大学将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己任,大力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强校、人才兴校、开放活校”的发展战略,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办学道路,着力培养和造就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级各类人才,朝着“质量较高、特色鲜明、服务区域经济能力强,教师学生公认和比较满意的研究教学型大学”这一新的办学目标不断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