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贷款都要查信用记录吗?
市民办理贷款、信用卡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在提供身份证、工作证明等正常情况下,贷款或信用卡无法办理。银行或小贷公司工作人员说,因为查不到该用户的信用记录,担心放款后收回贷款的风险太大。
办理贷款都要查询个人信用记录吗?
市银行业协会信贷委员会专家、市信合协会会长田亚东说,金融机构办理贷款业务时查询客户信用记录有法律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条例》第十条规定,信用报告使用者包括银行、事业单位、企业、政府机构等。第二十五条规定,个人信息的使用者按使用者分类,分为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及其他信用信息使用者。银行等查询者在履行正当手续后,有权查询本人的信用报告。被查询者在知悉自身信用报告内容存在错误时,有权向信用报告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纠正错误,信用报告提供者应当及时予以更正。
不过,金融监管部门也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贷前、贷中、贷后管理中,可以谨慎应用客户基本信息和银行信用报表信息,不应将客户信用状况单纯取决于信用报告所载信息。
“如果单纯以信用报告作为审批贷款的依据,有可能使有融资需求但当前没有还款能力的人无法贷款,同时也可能会使得有能力还款的人借不到款。”田亚东说,在申请贷款时,借款人应详细了解贷款产品条款,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申请贷款。同时,借款人应有按时还款意识,借款期内应积极配合放贷机构做好还款管理。
如何提升个人信用报告的价值?
除办理贷款业务外,个人的信用报告还可在申请信用卡、消费贷款、担保业务、职业录用等方面使用。个人信用报告中所载内容部分为客观信息,部分主观看法信息基于评估报告制作人的专业知识和判断。在个人信用报告中,关于主观看法部分的内容一般以“建议”的形式作出。
如何提升个人信用报告价值,使之成为融资的“金钥匙”呢?市信合协会副会长、市信用联社主任齐志勇提出,一是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制度是一项基础性工程,需社会各方加强诚信建设,促进个人诚信文化和现代信用体系制度的建立。二是个人保持良好信用记录需要个人自律行为做保证,树立契约精神,切实履行双方签署的合同协议;三是司法和执法部门应履行职责,依法打击逃债、恶意拖欠、合同欺诈骗贷等失信行为,为建立良好的信用秩序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