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盈利大吗?
首先,我并不认为私募基金的业绩排名能够代表其真实的投资收益水平,当然这也和基金行业的现状有关。 目前国内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合计7018家(数据来源于中基协)。根据规定,每家机构只能备案一家私募基金产品;同时,一只私募基金只能由一家投资机构担任GP。虽然目前备案的私募基金数量超过万只,但实际上只有7018个GP。也就是说,7018家管理人管理的私募基金产品只占市场绝对比例的2%左右。
按照相关规定,在披露排名的时候,单个基金管理人的所有基金不能合并计算,需要分别进行排名。这样就会有一个问题——规模较大的基金可能因为成立时间的关系并没有计入到排名当中去(比如某家机构的5只基金都是在去年成立的,但由于是不同的时间段成立,所以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陆续进入排名);而规模较小基金可能由于成立的时间关系,已经在排名当中了。这样的排序方法会造成“大小非”的现象并存且排名结果呈现梯度分布的现象。
其次,我们再来聊聊所谓的“抄策略”。事实上,目前国内大多数私募的策略都是基于多空策略或者套利策略,这两种策略的本质都是对市场中性的优化组合进行投资来获取风险收益。其中,多空策略通过低杠杆做多+做空的形式来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套利策略则是对看涨期权与卖方保险金组合的投资方式。 无论是多空策略还是套利策略,本质上都需要通过优化模型对历史数据或模拟的数据进行分析,寻找价值低估的资产进行买入并持有至价值回归或者增值后卖出实现收益。在这种策略框架下,如果市场上的其他投资者同样获得这份策略代码的话,实际上最终的投资效果是会趋同的。这也是为什么你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所谓的新兴行业策略、高端装备策略等等分类下面有很多的产品收益其实大同小异的原因所在。 当然,可能会有个别产品会因为基金经理的个人风格造成一定的差异性。但是一般这种个人特色会在一段时间后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