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成什么中心城市?
首先,“首都”和“中心城市”是两个概念。 一般意义上说的城市(英文cities、towns)是区别于乡村的居住区,通常以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 但“首都”的概念就宽泛得多——用大白话说就是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的驻地。这个驻地可以是一座城,也可以是一片区域甚至一个国家!
我国历史上多个朝代都有一个“首善之区”的概念,指的就是首都。所以,只要把首都建好,这座城市就是“中心城市”了;反之,如果首都建设得差,那就只能说“建设中心城市”,而不是“建设乡村”。 因为,“乡”在现代汉语里的意思就是乡村。 用英语来说就是这个道理——“建(立)一(个)城(市)”——build a city。 其次,北京作为首都,从秦代开始几千年来都没断过。用古文字学家马叙伦的说法就是:“京师者,历代之都也。”正因为这样,北京被称为“古都”。 那什么叫“中心”呢? 用地理学的话来说是距离某事物(如企业、交通线等)最遥远的地方。所以,所谓“中心”其实就是指距离其他地方的远近而言。因为不同地区的交通条件不一样,所以对“远”的理解也不一样。
比如,在古代没有高速公路的情况下,从杭州到苏州大概要走三天,因此人们说杭州是“苏杭”,把两地合起来称为“苏杭地区”;同样的道理,武汉被称为“鄂汉”,西安是“陕京”等等,都是指距离其他地方的距离(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其实都不是最远的)。 而到了现代拥有高速路和航空时代的今天,上述概念已经不存在了。因为速度越快,距离越远的感觉越不明显。 所以,用古代的概念来理解今天的首都,显然是不合适的。 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心”,是用现代概念来衡量,即以市中心为中心划一个半径,在这个半径之外建设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