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姓五行缺什么?
薄姓,中华姓氏之一,属于汉姓。关于薄姓,《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薄氏,本姓丘,汉王莽时,奏高帝功臣愿为薄者,封赐姓薄。”也就是说汉朝的时候,有丘氏后人因为功劳被皇帝赏赐了姓薄;而唐朝的《姓纂》也记载了这件事:“薄氏,汉将军丘建,莽时以定功封为波水侯,光武中兴,追谥烈侯,子孙因改姓薄。” 由此可知,丘姓改为薄姓始于西汉,至今约有2000年。那么,这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呢?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分封异姓王和同姓王,其中异姓王中有两位姓丘的。一个是汉朝开国功臣大将军丘林,另一位就是汉文帝的母亲薄姬的父亲。
汉代实行郡国制,诸侯国有自己的独立财政,可以自行任命官吏并统领军队。到了汉武帝时期,加强了中央集权,削弱了诸侯国的实力,但郡国制仍延续下来。当时的爵位分为二十级,最低的一级叫做关内侯,相当于后来的子爵。每年只需要向朝廷贡献一定数量的金钱和粮食,其余时间可以自己治理领地、征收赋税,掌握一定的军权。如果能率领军队打胜仗,还可以得到额外的赏赐。为了奖励立功,汉代经常把爵位作为赏赐给有功之臣。获得爵位的人同时也会得到政府的土地和奴隶,在封地内拥有无上的权利。
丘建或许是丘林的后人,因为在汉朝初期立下大功,被汉高祖刘邦封为波水侯,隶属于梁国(今河南省商丘市)。到汉武帝时,由于丘建的孙子丘仲贤追随汉将李广、赵食其攻打匈奴有功,又受到皇帝的赏赐。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建立一个新的政权——“新都朝”。他遵照西汉惯例,追认先人的功劳,封祖父丘参为波水亭侯,父亲丘巨为波水恭侯。东汉建立后,由于东汉初年军事较弱,需要拉拢功臣旧族,因此对西汉时期的爵位制度予以保留。
到了东汉桓帝延熹元年(公元158年),发生了一件大事。当时冀州地区有十多个侯国不愿意归属袁绍的属下韩馥管辖,准备归附曹操。对于他们的行为,袁绍很生气,于是上书汉帝,请求处理这些反叛的侯国。汉灵帝准许了他的请求,派兵讨伐,结果没有成功。
此时有人提出可以将这些侯国划归袁绍直接管理,以便控制。汉灵帝觉得这是个不错的主意,于是就下诏让袁绍接管这些侯国。当时薄姬的祖先早已去世,无法亲自接收诏令。不过按照规矩,侯国归属要举行隆重的仪式,由使者捧着诏书,在鼓乐声中到达侯国所在地,宣告权力移交。当使者来到丘国驻地时,发现这里已经无人驻守。原来,在汉灵帝中平五年正月,丘国君主丘长礼由于罪过大赦,已经被废除爵位、削除宗族。自此之后,丘家便成了普通的百姓,过上了种田、做生意的生活。
当然,作为具有贵族血统的丘长礼在被废黜之前,肯定想过恢复爵位的事情。据史书记载,有一次他听说长安某处出售良马,于是派人去买,却被官府阻止。丘长礼很生气,就上书朝廷,声称自己的祖先曾经建立功勋,现在应该授给自己良马,以表示对他的尊重。结果,他的要求没有得到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