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字是什么五行?
纳,《说文解字》这样解释“纳”字的造字结构:“从夕,见二日。”即,会意字。古文字“纳”作 ,像两个人在门外跪着捧酒器朝屋里进献的样子。“纳”的本义就是“接受”。金文中常见“纳”的字形,大多表示交付、进献的意思。如 “亚那”(《墨子•辞过》),其字象二人相背而坐,中间一“大”字形,表示“以礼相待”之意;“辛娜”(《仪礼 •士昏礼》),表示成婚礼上夫妻交拜之礼;“威纳”(《周礼•考工记•弓人》),表示“受箭”的意思……这些字都体现出“纳”字最初的“收取”“接纳”等含义。
东汉经学家许慎把“纳”列入“示部”,理由是说它的本义是“祭”。他说:“纳,祭祀也。凡纳之物,必先具祭器,然后可以纳。”(《说文解字》)段玉裁注云:“郑玄曰‘纳读为捺’,谓刻木为之者。然则此字盖始造于周朝,而用之秦汉以后也。”也就是说,“纳”字最初的意思是“接受贡品或祭祀”,后来才引申出其他含义,如“收入”“交纳”“收录”“录用”“容纳”“领会”“入赘”等等。
时至今日,许多词语中的“纳”还保留着一定的古老色彩。如“交纳”“纳税”“入账”“吸纳”“纳监”等等,意思都是“接受”“收进来”。这大概与古代社会等级森严有关——只有地位高的人才能“纳”,一般人只能“交”。今天的“纳”字往往含有这种等级观念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