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庙是上海么?

戈皓天戈皓天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明确一点,城隍并不是某座城市的守护神。 古人认为天下有很多城隍,但每个地方的城隍只有一位,掌管当地冥冥之中的吉凶祸福,而所有的城隍都归皇帝管辖。 据《周礼》记载,城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当时被称为“城隍神”的是一位名叫夫差的国君。秦越人(就是写《扁鹊家传》的那个秦越人)因为向吴王夫差进献避寒服而被封为“吴相”,也就是吴国的丞相。后来夫差病重,秦越人给他治病,夫差病愈后,认为这是城隍神的功劳,就给秦越人盖了一座豪华的府第,还赐予田地和奴隶。这应该是城隍神最早出现的形象——一位国君的侍者。

秦汉时,各地建城都要修筑城墙、挖掘护城河,同时要祭祀城隍神。不过这时候的城隍神除了象征吉祥如意的功能外,还有防寇守城的实际用途。所以从这时起,城隍神慢慢有了人的形状,同时拥有判断善恶的神力。 据说东汉时,会稽郡(今浙江绍兴)发生了大瘟疫,百姓死亡无数,于是当地人就在街上堆起了尸体,情况之惨烈,至今读来依然令人心头发憷。当时有一位叫孟志高的太守,为了禳解瘟疫,就亲自到山上烧香请愿,希望能降福免灾。结果刚回到城中,瘟疫就消失了。于是人们就把他当作救苦救难的真神来崇拜,建庙供奉。这位太守也算无欲则刚,坦然接受了人们的敬意。这也是城隍信仰的起源之一。 由于城隍具有地方保护神的性质,所以在宋元时期得到广泛传播。到了明代,朝廷下诏令各府州县城隍迁至公祠居住,并规定遇有祀典,必须由官府主持,地方士绅参与,用三牲献礼,乐舞奏告。至于祭祀的时辰和礼仪,也有详细的规定。

明清之后,城隍就成了守护地方的神明。 那么这些神明究竟是人为塑造的还是真的有灵验呢?我认为可能有一半一半的成分吧,毕竟人心即是天地之心,只要有人肯相信,就能赋予其存在的意义。 比如说上海城内原本没有河道,只有一片泥滩,居民稀少,每年潮涨潮落,非常不便。明成祖即位后,决定在上海建城,于是调江浙两省民夫百万人,命宦官李兴督建城墙,并在城里修建了九座桥梁。在筑城过程中,有一道城墙在即将建成的时候突然崩塌,把负责建筑的一位指挥头领压在了城墙下。众人急忙挖开城墙,救出指挥,却见他安然无恙。原来,刚才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地震,而这位指挥正好被压在城墙与地面的交接处,因而得救。大家正感到奇怪,忽然听到轰的一声闷响,一个身穿锦衣的人从地下冒了出来。众人定睛一看,却是先前失踪的宦官李兴。原来他趁众人不注意,溜进地下,想用巧计蒙骗皇上,没想到却被地震的波纹带到地下。李兴吓得魂不附体,正要逃窜,却被皇上派来的大臣逮捕,押送回京治罪。

宣岩渊宣岩渊优质答主

上海的寺庙,大多都经历过一次重建过程,比如静安寺和静安塔,静安区的另一面是南市老城厢的豫园附近还有福佑路大境路一带,这里有个老公园叫静安公园,也是以前的静安寺公园;以前旧城的北门外有镇宁寺,现在改成了人民广场的雕塑公园(原来的雕像在解放前被扔进垃圾堆里去了)等等很多。而上海唯一保留完好的明代古刹应该是位于苏州河畔的广慈寺了! 说起广慈寺,这还有个故事呢。话说当年上海滩有一个“流氓头子”叫杜月笙,他因为喜欢佛教,曾经多次去广慈寺礼佛烧香并许愿要在普陀山建一寺院供游人拜佛,但当时正是国共内战时期,无法成行。后来抗战胜利后他在香港为普济禅院捐资重建时终于实现了当年的愿望。1958年,因上海市建设需要,广慈寺被拆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