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不流行壁球?
首先,壁球在中国不算一个“流行”的运动。但说到为什么在中国的普及程度不高,我觉得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些原因和其他运动在中国的不普及是一个原因,而有些则是源于这项运动的特性。 中国文化中其实很早就出现了类似于壁球的运动——击鞠(读音ju)。《释名·释兵》中有载“鞠,厥也;以手足厥避人,因得刺击之。”也就是蹴踘。这是中国古代一种类似足球的运动,不过用球门而不是球网来分胜负。在宋代时已经是非常流行了。
宋徽宗时就曾组织过规模宏大的宫闱踢鞠比赛。到了明代这种游戏在民间非常流行。甚至到了清代仍然有人对这门技艺赞赏有加。由此可见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本来是有适合壁球发展的土壤的。 但今天在中国却几乎看不到有壁球这个项目。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并不推崇“竞争”这一理念。中国古典哲学讲究的是“天人合一”“无为而为”。这种观念无形之中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社会与文化。
从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开始,中华民族就始终在“礼乐文明”的框架内寻求自我。所谓的“礼”本质上就是规范人类行为的准则。然而“礼”的范畴并不是只限于道德和纪律之类的概念。它的外延是很广的,其中包括了种种人与人之间的合理交往方式以及娱乐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既然“礼”是古人制定出来让人类适应其生存环境的准则,那么它自然就有一定约束力。如果某项活动违反了“礼”的规定,那就是不正当的。
比如今天我们看到很多小孩子玩电子游戏或者上网,不管时间长短,父母总是会限制一下的。因为这既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也容易让孩子产生心理依赖。但如果同样是在网上,孩子在看健康、有益的动画或学习网站呢?当然就不属于违法“礼”的规制了。因此可以说“礼”的存在为现代生活设置了合理的边界。
同样,中国古代的体育也是注重养生与修身而不是竞赛。所谓“君子无所争”——这个“不争”并不是说不要竞争的意思,而是说君子所追求的竞争是以德服人的那种比试。比如射箭,中国古代认为射艺能够培养人的礼仪、自信、进取心等高尚情操从而增强个人素质。虽然古代的箭术比赛也有积分排名的方式,但却很少出现为了得分不择手段的情况发生(这与西方的竞技体育精神是不同的)。
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确缺乏产生像壁球这样以竞争取胜为主要目的体育项目的土壤。但这不代表着中国人不喜欢锻炼身体。相反,中国在古代就已经形成了不少适宜大众参与的、强身健体为目的的体育运动。这包括武术、棋类、射箭、钓鱼等等。 所以回到问题中来,为什么壁球没有在中国普及起来呢?我想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而且我也只是略尽绵薄之力分析了其中的某些因素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