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什么五行?
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进入立冬,立为开始之意,冬则表示冬季的开始。立冬之时,万物终有所归。 立冬在古代社会是“四时八节”之一,是个很重要的节气,有“迎冬”“补冬”等相关习俗。 立冬三候为: “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礼记·月令》 大陆地区一般于立冬前后开始下雪(东北、西北高纬度地区除外),而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则要在小雪节气左右才开始下雪。因此就有了“瑞雪兆丰年”的说法。
古时各王朝对立冬都很重视,如周代有“迎冬之礼”,汉唐有“立冬日天子率百官出北郊祭冬神”,宋代有“拜冬”等风俗。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解释称,“燕子属时阳,鸥鸟属阴。故曰:‘海鸥鸥鸟不秋宿’(吴景旭《历代诗话》引明人李东阳诗句)。今人专以鸥鸟候冬,盖承袭旧说尔。” 立冬后天气逐渐转寒,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人类也有顺应自然的养生之法。《黄帝内经》中说,“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也就是说,人们应当遵循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来安排衣食住行,做到动静适宜、劳逸平衡,方可健康少病。
古人认为冬气应从饮食方面入手,因此有“立冬补冬”之说。在饮食上,立冬时有“吃饺子”、“吃羊肉”、“喝羊肉汤”、“吃生胡萝卜”等习俗。如今,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升的情况下,更应在饮食上多加注意,为适应严寒的来临做好准备。 除了注意饮食以外,人们还需适时添衣保暖,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方可平安度过寒凉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