嵛五行是什么?
《说文》曰:“俞,移也。从辵,聲。”又曰:“侖,大車軔也。从車,聲。”“车”、“彳”古音相切,字亦相通,故其义亦通。“侖”者,车上之木;“俞”者,輿中之木。凡舟車之屬皆从侖声。是則此二字本爲異體字,今簡化為一字矣。
“嵛”者,“侖”之省文。《說文》曰:“侖,車轍也。”徐鍇注云:“今作���。”段玉裁注云:“後人用為字。”然則“齟”字從“車”,蓋車轍之意;而“嵛”字從“魚”,與車無涉。二意殊不相干,故字雖同形,音義迥別。
今之“齟”字,俗作“俎”。《說文》:“俎,俎豆之俎。”徐鍇注云:“象形字。”段玉裁注云:“或作“”。”然則此二字古文同形,皆象設物之象,與車馬之事無涉。若《廣韻》訓“���”爲“船頭”,則與“鱼”亦不類矣。 “齟”有五音,即五音之“魚”部。故可借代表五音中的“魚”音。如《莊子·天運篇》“齟齬之訟”,郭註:“齏齼之音转耳。”唐王勃《滕王閣序》“齟齼以發硎之銳”,吳楚材編注:“齟齒,齒相磨也。齟齒之音轉也。”宋蘇軾《孫公園飲酒詩》“醉舞狂歌三十春,齟齒如風未厭老。”是其證也。 《廣韻》:“齟,築地也。”蓋言筑牆時,土塊置牆中,日積月累,須要平整,須借重碓以舂之,故名“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