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是什么五行?

牛奕媛牛奕媛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底”字,是现代汉语常用字,也是传统汉字的异体字。其本义就是“底部、底座”的意思,这属于物理意义上的“底”。引申一下,还可以指“事情的结局或基础”,如“底细”“底线”“底牌”“底稿”等等。 古文字学里有个重要概念叫“六书”,是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提出的,指的是“象形、象意、象声、形声、会意、转注”六种造字的方法——当然,现在的汉字学家们对“六书”的定义更为细致和复杂一点。不过,无论形式怎么变,“六书”的根本在于阐述汉字构形的规律。

其中,“形声”是最重要的一类,它指的是“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也称“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也称“声旁”)组成的汉字”。这类字多数都是“形边合意”的字,即字形由表示意义的部首(也就是“形旁")和表示声音类的偏旁组合而成。比如“音”“歌”“采”等字都属于形声字。

而“底”就是这个“形声”结构里的“形旁”。所以从源头的意义上讲,“底”应该属于“形声字”;而且它还是“形边合意”的字,是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组合而成的。 那么,“底”这个字,从字形的构成上看,就属于典型的形声字中的“形旁”了。因为,它是以“广”为声符。

另外,由于现代汉语里有很多形声字是古今字,这些字的形旁在古代就是字的声旁,所以“底”字的古代字形就可以进一步确认它的发音了。上面提到的“六书”中的“形声”里就提到过“古字”的概念。

“古字”是指“古人造字”,特指“形声字”——这里的“古”就是“古代的”意思。而所谓的“古字”其实就是现代汉字里一部分形声字的古字形。因为这些字保留了“形旁”,所以又称为“形旁守缺”或者“形旁无缺”的字。

现在我们知道“底”字有“底”和“址”两拼音节,而且读音一样的情况下,一般都是双音节连用的。而“底”的古字形就有三个,分别是“底” “底” 和 “阯”。其中的“底”和现在的“底”是一样的,所以这一个字保存了完整的形旁。 而另一个字“阯”,读作 zhǐ,今天的普通话里没有这个字了,但它曾是“底” 的别字。这个字在宋代以前的文言文里经常使用,例: 汉·司马相如《子虚赋》:“陵池陂陁十馀里。” 晋·郭璞注:“池,仄止也。”“阯”的本义就是指“停止、制止”,这和“底”的本义完全相同。用这个字来表示“事物的根基或者结论”也是可以的,例如:

南朝·梁·萧统《文选序》:“是以四言繁会,则卷帙难周;五言微艳,则藻思才富。” 这里的“卷帙”就是用“阯”代替“底”,“才富”则是用“底”替换“阯”,整个句子的意思是“写起来,四言的篇幅就很长,难以完整地表达思想内容(其实这里的‘短’也不是很短)”。

胥皓缤胥皓缤优质答主

“水” 五行,是相生相克关系,土→木→火→金→水(生克);水生木,所以叫“水生木”。反之亦然,水克土则叫“水克土”。 所以不存在什么“土生金”“水生木"这种说法的,因为它们不是五行的名称,而是描述这种物质之间关系的词汇。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